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教育活动反思一

燕子马 希言自然笔记
2024-09-05


      必须得写点什么了,自然教育活动,如果算第一节室内说“道”的话,也已开展三次。
       总体上说,还算成功。
       感谢行动,只有在不断的行动中才可以看见问题,才可以有针对性地直面问题,进而去尝试解决问题。


     
      先说2021年10月18日下午,第一次室内讲“道”的问题
      简单说还不够明晰,不管是对自然教育概念本身的解释,还是整体上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部分圈定。
     自然教育的概念,我自作主张,在课题《自然教育环境中高中生综合发展实验研究》中,先定义为“在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中,尊重人的天性,遵循人的成长规律,用有趣的活动、切身的体验等来让相关人群感知体悟、学习成长”。
     还是“自然”一词的理解问题。
    “自然状态下、自然环境中”,  貌似没毛病,细思又大了。
    大,不如小(具体)容易把控
    凭一自之力,想一下厘清这个现象级概念问题,真的是痴人说梦。
    好在不孤,有邻,昨天看见《关于自然教育,你知道多少》一文,几天前,黄宇在文中说:

“总的来看,自然教育的关键是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种较少人工干预和影响的学习环境,使之在其中‘浸润’和发展,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知识、技能、品德等方面的发展。据此,可以把自然教育定义为,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自然体验活动,使受教育者获得直接经验,习得知识和能力,完善心智和品行的教育模式。”


      在文中,黄宇好像是把“自然”侧重在“自然环境”上,他还说:
“2019年1月全国自然教育网络正式发布了《自然教育行业自律公约(定稿)》,在这份文件中,‘自然教育’被界定为‘在自然中实践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教育’。”
      这样的话,好多问题似乎一下子都迎刃而解了,包括2021年11月1日活动课后持续至今的困扰(见下文)。
      遇到问题,回到根上。走偏了,是道还不稳。

      但是还有问题,如果执拗于这个“自然”概念的解释,是不是会距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要树木,也要森林;重局部,也要看整体。
      先从小的局部开始
      还需要在时间和行动中寻找答案

      对“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部分圈定问题,同理。
     精益求精,还需要假以时日。
     种种原因,让讲座没得落地,也确实是最好的安排,再等等。

     另外,给孩子们讲道,不必那么高深,第一节课的目的只是为让孩子们知道“自然教育”这种“新事物”,跟第一次结识一位新人一样,你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所以说,那40分钟课堂时间,有些满堂灌的嫌疑了。
     好在孩子们聪敏,很快get到了“极端天气”“新冠疫情”“抑郁自杀”“到室外去”“自救救人”“生态生活生命”等关键信息,他们问:
    老师,下次上课在什么时候啊?
    老师,自然教育课一周几节啊?

   敬畏孩子们的天真!
   第一节说“道”课,又是你们的天真,给我力量。


  


     再说2021年10月23日下午,白马寺平安门广场前的第一次自然教育活动。
     这次活动,首先要给自已点赞——
     行动力、组织调度能力、临场发挥及应变能力、信息把捉敏感度(这个要打折扣,如果早一点确定时间准备会更充分些)等。
     22日中午,意识到周末两天学校有对外监考任务,孩子们可能有自由时间,便开始紧锣密鼓各方面组织筹划工作——联系班主任、召集人马、活动时间场地及内容的规划安排等。有焦虑有犹豫有沮丧有奋起,晚上貌似基本确定,第二天早上又遇问题——疫情管控,五十多个学生进白马寺植物园的场地安排计划需要调整。几经辗转,最后决定到平安门前广场,一边发通知,一边联系外围人员捧场。感谢朋友们的热情!
     这里特别感谢李金煊老师始终的陪伴与坚持,如果没有他在微信和电话里的积极配合,这次活动很有可能流产。
     还有班主任陈志明老师,如果没有他组织学生、召集部分家长,这一切都终归只是幻想。
  
      说核心内容——自然教育活动课程。
     


      安全意识强调到位,具体工作也落实细致——再次感谢陈李两位老师:“照相机”环节李老师陪护两位孩子下台阶,活动结束两位老师坚持到夜幕降临华灯亮起,直到把每个孩子都安全送还给各自家长。
李老师还叮嘱:到家后给我在微信里说一声嗯!年龄老大如我,也没能除外——这是个责任心很强的暖男,他女朋友有福了!
     第一次活动就积极参加默默配合的家长也功不可没,一并感谢!
     活动前后各拍一次合影不错,可借此清点人数,归于安全一环。
     50来个孩子,围圈不容易活动,这个需要再行思考规划。
     自然名一次说10个还是多了。
     约翰 米勒《奇妙的数字:7±2》里说:7±2是正常成年人记忆广度的平均数。
      对于近知天命之年的我来说,时间合适的话,每次有5个孩子说自然名就可以了。
     这次我印象深刻的是雪狼、牛马、花花,还有森森、林林,枝枝、卧龙、凤雏等孩子的名与人对应已经模糊了。
      接纳孩子适度的搞怪和调皮,告诉他们自然名可以改变,丑小鸭还要变成美天鹅呢!
       “照相机”环节和分享交流环节整体还行。
      最后进行中午临时起意安排的活动环节:顺势讲植物。请的是中医协会秘书长殷素萍老师。再次感谢她百忙之中的光临和慷慨无私的讲解付出。
      这里有一点需要思考
      最后讲解环节,自然教育中到底怎么来理解
      牛马说:不好玩,这跟换了个地方上课一样。
      他说时间太短,活动范围太小。他是想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徜徉吧?
      这应该涉及到不同孩子的不同天性和需求问题。没有谁对谁错。
      
     让他下来单独找我聊天,可能是时间或者生疏等原因,至今没有,但是1号操场活动看他的表情表现,挺好!下来我去找他吧!



      下来我去找他!
       我去找!这一主动原则也适用于对其他人。
      课题活动开始,我在微信群里信息密集,自说自话,没有看到或者考虑到不同老师的不同情况,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等等情况,活动落实等自然会有阻碍。后期及时觉察并调整,各方面工作开展进行就顺畅许多。

       回到前面说的中午临时起意安排的讲解环节,这是基于10月3日活动(《人,才是关键》)的后期反馈信息,家长们感觉只是玩,内容不够饱满。但是一方面自已调整,一方面又反思,后来青色螳螂冯总一语点醒了我:
      活动成功不成功,看孩子们的反应;家长是站在自已的认知角度考虑问题的。
      认知的问题,一言难尽。
       怎么办?先折中。

       其实这里,就又涉及到“自然”教育的“自然”概念问题上了,这里如果遵循孩子的天性要求,在自然中发现了问题需要知识的讲解,就顺势而为,顺理成章进行知识解说,没错。不过,这是到了另一个层面的“自然教育”范畴里去了。
      这个问题还需要时日解决。

      孩子们活动结束后的感受在收到的纸片里在周记里都有所反应,听班主任陈志明老师说:没想到学生这么喜欢这活动,看周记里说的。——随后我也看看周记。
      说一下孩子们写的感受,反应出部分自然教育外问题,当然还是教育问题:
      部分孩子的错别字、病句明显,表达上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这个方面语文老师可能会辛苦一些。
       
      其实到这个阶段,自已还没有完全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人,还在自然教育和抽象的人那里徘徊。仍需努力!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走不远。
      集体合作才可能做成事情。

     这也是自然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与自已、与他人的关系

    《晋城一中719班第一次自然之旅

                                          三
    


      最后说一下11月1日下午在操场的活动。
      这次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自已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就推年轻人下水试水深浅。
      说好听点,是信任年轻人,敢于放手;不好听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不负责任的嫌疑。
      
     “ 你到底要什么”,“要诚实面对自已的内心”;“会不会冷了年轻人的热情”?……
      思虑万千,消耗太多,不得不感慨做事真的是在做人。
      回到初心上,回到根子上,以真诚待人,用真心做事。
      困扰似乎不存在了。

       最后决定:依道而行!初步计划下次调整:
       先以燕子马引导为主,年轻人合适的环节适当参与。
      但是不能说这个尝试就是错的,没有对错,只有合适与否
      比如这次活动,第一,有点受侯诗琪同学“可以多增加一些全班同学可以共同参与的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建议(有朋友提醒,增加班级凝聚力属自然教育范畴吗?——将会面临的问题会一个个接踵而来——需要思考!)的影响。建议没错,可以适时进行,因此而忽视季节因素,错过看树落叶看自然交替变换的最佳时机,有点得不偿失了!
     还是自已修行不到位立场不够坚定(聂尔老师是位睿智的教育者:你原来是让学生牵着走的呀?你原来是听々々的呀?——他好用这种问句提醒我,当然也许我前期的被“牵”和“听”也是一个我个人必须经历和完成的过程)。
       (《第二次自然教育活动》)
      第二,李老师的课没有问题,只是活动部分可以说是另一个层面上方式方法的较好呈现。可以用来作知识获得和记忆复习方面的尝试推广。他也在后期思考和整理中。
      这个活动我起名叫“植物和动物”游戏,脱胎于“猫头鹰和乌鸦”游戏形式,改名主要是不想花费有限时间去解释游戏名字。相比之下,“植物动物”生态链意思显明,正好也是在锻炼反应能力和求生能力。或许有些自以为是了?

       《走进一中“百草园”——719班第二次户外自然教育之旅》
        家长热情,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第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
      引导员不必是专家学者(这个问题到杭州学习第一天活动间隙,就请教过林红老师了,这里再次感谢!),也不必强迫自已去行使能力范围之外的职责。引导员的任务是把参与自然教育活动者引领到合适的地方合适的人那里,让他们自已感受并产生疑问再想办法解决。(这里加一句感想:时机不到,早早告知答案收效不大——想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深意
      本着科学的精神合道而行。科学精神让我们不绝对,不走极端,敢于怀疑,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语言的表述上也力求准确。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不也是“道”——发展规律认知规律——的一些具体体现吗?
     第四、有孩子在感受中写到学生人多,在来回的跑跳中容易相撞受伤——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现在写这些活动反思,也是“道”、是自然教育的具体实践。
      回到自然教育,这是自然教育价值中个人层次上的自我成长的实现。

附自然教育的价值:
个人层次——自我成长;
自然层次——保护自然;
社会层次——社会福祉。

      
         

                              
凡事往简单处想,往认真处行。  
行动起来!
加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希言自然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